
陶 慧,副教授,学术型研究生导师、MTA导师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社科科学基金、国家民委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个省部级课题,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研究。主持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全国优秀调研二等奖。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地理学报》、《旅游学刊》及《Land》等国内外权威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。近年来主持和参与30多个旅游规划与策划项目。被聘任为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所、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特约研究员。
联系方式(办公邮箱):taohui@muc.edu.cn
教育背景: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专业(理学博士);
3499拉斯维加斯入口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旅游社会学博士后研究。
研究方向: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、文化创意与旅游、文化遗产与社区旅游。
主讲课程:《管理学》,《数字经济管理》,《服务管理》,《专业写作指导》,《旅游目的地管理》,《旅游人类学》等。
研究成果:
1. 代表性论文:
[1] The Effect of Leisure Involvement on Place Attachment: Flow Experience as Mediating Role,Land,2022, 11(2), 151.
[2] Rural Tourism Spatial Reconstruc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V: A Case Study of Mufu Township, Hubei Province, China,Sustainability,2018.8.
[3] Tourism sectoriz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model and space partition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area:a case of the Mayangxi ecotourism area, Fujian province, China.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.2017.14(03).
[4] Space Changes in the RuralTourism Area of MufuTown, Hubei Province, China,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.2020.6.
[5] Analysis of Spatial Mismatch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.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. 2018,9(2): 181–190.
[6]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家园遗产演化与地方重构.地理学报,2023,78(4).
[7] 传统滨海旅游目的地时空修复与价值重塑——基于秦皇岛阿那亚社区的案例研究.旅游学刊, 2023, 38 (10).
[8] 新知新觉:推进乡村遗产价值重塑,人民日报(理论版),2020,12.
[9] 共生与融合: 乡村遗产地“人—地—业”协同发展研究: 以听松文化社区为例 . 地理科学进展, 2022, 5.
[10] 乡村遗产旅游地“三生”空间的主体价值重塑——以广府古城为例,旅游学刊,2021,36,(5).
[11] 从阈限到融合:基于HIS视角的传统聚落重构路径研究,西北民族研究,2020(04).
[12] 基于H-I-S视角下传统村落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——以邯郸市为例,旅游学刊,2019,34(11).
[13] ATR视角下旅游城镇化地区空间重构模式研究——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. 地理研究. 2017.36(06).
[14] 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旅游城镇化地区空间分区研究——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. 人文地理. 2016. 31(02).
[15] 基于A-T-R的旅游小城镇分类、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. 地理科学. 2015,35(05).
[16] 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——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标志碑设计为例.地理研究, 2014, 33(09).
[17] 基于网络信息的北京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. 自然资源学报. 2016.30(12).
[18] 北京城市休闲商务区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.地理学报,2015.70(08).
[19]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,生态科学,2016,35(03).
[20]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(英文),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,2014,5(04).
[21] 武陵山区旅游小城镇空间结构与地理特征分析.资源与生态学报(英文版),2023,14(3).
[22] 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特征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21,31(2).
2. 主要承担的课题:
[1] 2023至今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“武陵山区传统村落创新发展研究”主持。
[2]2020-2023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主体-产业-空间协同视角的传统村落发展模式与重构研究”主持。
[3] 2018-2019,博士后面上项目 “空间生产视角下邯郸传统村落重构机理与路径研究”主持。
[4] 2018-2021,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“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发展问题研究”主持。
[5] 2019-2020,中央民大青年教师科研创新项目“社会转型背景下邯郸市传统村落重构研究”主持
[6] 2017至今,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(17ZDA165)“中国岭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”,参与人。
[7] 2015-2017,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“基于“ATR”的武陵山旅游小城镇生长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”主持。
[8] 2021至今,鹤峰县燕子镇“和美乡村”策划、石龙洞村人居环境改造(乡村文化景观营造)咨询,主持。
3. 出版著作:《流动的乡土:景观.小镇.村落》,3499拉斯维加斯入口出版社,2021.6.
4. 获奖情况:
[1] 《身体与空间的互构:具身教学的创新路径——以“地方感”理论课堂设计为例》获北京高校第12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论文竞赛二等奖.2022.6
[2] “主体—空间”互动视角下的民族节日文化创新研究报告,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,2021,6.
[3]指导学生团队创新创业项目“Teenlab”,2022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业、创意”三创赛北京市级二等奖;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二等奖。
[4]指导学生团队创新创业项目“遗路同行”,2023年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业、创意”三创赛北京市级二等奖;
[5]指导学生团队创新创业项目“山友扶苏”,2023年获第九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级三等奖。